案件管理作为检察业务运行的“中枢”与“质检站”,流程监控是案管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核心抓手,达拉特旗人民检察院从细节着手,做到精细化监控,扎实开展好案件流程监控工作。
一、机制创新:筑牢“三位一体”监控体系
一是“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双轮驱动:建立常态化日常巡查机制,案管工作人员每日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在办案件的关键节点、文书制作、期限情况进行“扫描式”检查。同时,针对特定时期、特定案件类型、特定风险环节开展流程监控,提升监督精准度。二是“人工核查+智能预警”双重过滤:在发挥案管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度挖掘系统潜能。依托系统中嵌入的《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关于办案期限、程序节点的刚性规定,系统将自动抓取临界、超期风险,实时推送预警信息至承办人及部门负责人,实现“人工盯”与“系统防”的无缝衔接。三是“节点监控+文书穿透”立体透视:关注案件所处环节的同时,更注重该环节工作的实质规范。通过审查相关法律文书,全面监督文书内容是否规范、说理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完备,将监控触角从“程序面”延伸至“实体面”。
二、闭环管理:健全“发现-反馈-整改-提升”全周期机制
遵循“依法有序、过程留痕、预警为先、监督有力”的原则,推动流程监控实质化。一是“绿色通道”即时提醒:对案卡轻微错漏填等低风险问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点对点”即时提醒承办人。二是《流程监控通知书》规范督办:对存在明显程序问题或经多次口头提醒未整改的情况,制发书面《流程监控通知书》,明确问题描述、违反规定、整改要求及期限,要求书面反馈。三是“三书联动”压实责任:探索建立《流程监控通知书》(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反馈书》(承办人/部门说明整改)→《整改台账》(案管核查确认)的“三书联动”机制,形成清晰的责任链条和证据闭环。
三、夯实质效:以整改质效提升为目标,做好流程监控“后半篇文章”
一是“挂账销号”跟踪问效:对发出的每一份监控通知书建立电子台账,实行“挂号”管理。案管工作人员动态跟踪整改进展,通过系统复查、文书核验、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销号”前评估,确保问题真整改、改彻底。二是强化沟通交流,持续加强业务交流:就流程监控中存在的办案问题症结、整改建议、管理薄弱环节等疑难问题与业务部门共同分析研究、沟通交流,形成流程监控工作合力。三是“双向通报”促进共治:对内:定期发布《流程监控情况通报》,详细分析问题类型、分布、成因,将通报抄送检务督察部门,以此引起全体检察人员的重视,最大限度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向上:将监控中发现的系统性、机制性问题,形成典型案例报送上级院,为完善顶层设计提供基层实践参考。同时,积极落实上级院相关工作要求,共同提升检察流程监控工作质效。
抓实流程监控,是案管服务保障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担当。下一步,达拉特旗人民检察院案管将继续深化流程监控实践探索,不断优化方法路径,以更智能的预警、更精准的监督、更有效的整改、更深度的治理,持续释放流程监控的“制度红利”,赋能检察办案提质增效,以流程监控之“韧”, 铸检察办案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