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达拉特旗人民检察院更加主动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办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公益诉讼案件,运用三项融合扎实举措,守护好百姓出行安全,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实事。
一、研讨磋商+公开听证 既增进理解 又集思广议
我院牢牢把握“公益”这个核心,积极探索运用诉前磋商机制将解决公益受损的关口前移,着力构建多部门协同发力,高效统筹推进公益保护的工作格局。同时,为增加磋商的科学性、全面性,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使各方当事人和相关利益方充分发表意见和提供证据,增强司法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法治形式赢得人民群众支持。今年8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称,辖区内某十字路口因地处城乡结合部,因车流量大、车速快,且缺乏必要的交通设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针对上述问题依法立案调查。通过组织多个有关部门召开磋商会+公开听证的方式,既使相关职能部门就上述具体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履职范围及整改的重点和方式,也同时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会及人民监督员的多方声音,开门纳谏,协同发力,共同就如何加强全旗道路交通安全建言献策。
二、代表建议+检察履职 促双向转化 聚监督合力
我院充分运用代表委员联络制度优势,努力推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检察监督履职的有机融合,紧紧围绕关乎民生民利的“行路”问题,综合运用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多种履职方式将建议和提案转化为涉及民生的“小案”,在办理这些案件过程中,凝聚多方力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旗人大代表李平因辖区内出现高楼外墙装饰物坠落导致车辆被砸事件,因此提出整治高层住宅楼外墙保障公民出行安全的建议。我院高度重视,经深入调查了解到,由于长期受天气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居民楼外墙装饰物明显老化,部分装饰物还不同程度的出现开裂或脱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检察机关及时向街道和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在问题整改过程中跟踪监督。有关部门共排查住宅小区11个,梳理问题楼宇9处,全部整改修复,对无法稳固和修复的外墙装饰物拆除3处,切实保障百姓出行“头顶上的安全”。
三、调查走访+靶向普法 向前有延伸 向后有跟进
在办理该类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均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齐聚涉案现场,实地查看涉案路口、路段或区域,结合实际情况,现场共商保障百姓出行安全治理之策。检察机关还发现,导致百姓出行安全问题的原因,除行政主管部门履职不到位外,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淡泊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地处城乡结合区域的部分村民在出行时不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或是违规驾驶电动三轮、四轮车,或是存在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因此,检察人员针对上述问题联合交通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定时定点的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活动,用真实生动的案例警示和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强化法治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把平安送到百姓手中和村民家中。乡村道路建设也关系着广大农牧民的出行安全。